美的好朋友

乳糖不耐症怎麼辦?如何改善與治療?專家圖文完整教學

乳糖不耐症( Lactose intolerance )在台灣是非常流行的問題,一般認為台灣人應該有過半有乳糖不耐症,甚至有些研究認為幾乎 100% 的亞洲人有某種程度的乳糖消化不良的問題。如果你隨便抓一個路人來問喝牛奶會不會肚子不舒服或拉肚子,相信你很容易遇到回答「會」的人,而這當中,有很大部分的人就是因為乳糖不耐症引起的。但什麼是乳糖不耐症呢?聽說乳糖不耐症的人可能因為牛奶攝取不足,導致鈣質缺乏,甚至引起骨質疏鬆的問題,那該怎麼辦呢?

今天團隊的醫師和營養師將透過這篇文章,完整說明關於乳糖不耐症,所有你需要知道的事!

 

乳糖不耐症是什麼?為什麼亞洲人很多乳糖不耐症?

乳糖不耐症( Lactose intolerance )是一種對含有乳糖的食物耐受度不佳的情形,最常見原因的是乳糖酶基因表現減弱,導致可以消化乳糖的乳糖酶不足,另外也可能是小腸絨毛上的乳糖酶不夠,或者少部分可能是小腸粘膜受損造成。

乳糖是一種雙醣,如果你食入含有乳糖的食物,小腸中的乳糖酶會把食物中乳糖分解成半乳糖葡萄糖這兩種單醣,接下來才會被小腸的粘膜吸收。如果過程中因為某些原因,導致乳糖沒辦法在小腸被順利分解吸收,那這些乳糖就會繼續被送進大腸系統,由大腸中的特定可以消化乳糖的細菌繼續接力消化。

這些特定細菌消化乳糖的方式,主要是透過發酵。而在發酵的過程中,就會產生許多氣體,這就是乳糖不耐症患者常在喝完牛奶後放屁、肚子脹氣、打嗝,甚至是輕微腹痛的主要原因。另外這些沒被消化的成分,也會導致大腸內的滲透壓變高,使得大腸內容物中的水分增加,因此就可能出現腹瀉、水便的症狀。

講到乳糖不耐症就要再順便提到兩個專有名詞:

 

乳糖不耐症比較常出現在哪些人身上?

從流行病學趨勢來看,歐洲人與歐裔美國人的盛行率最低,而在非裔美國人、西班牙人、亞洲人、亞裔美國人和美洲原住民⋯等民族盛行率較高。乳糖吸收不良與不耐症在 6 歲以下的兒童很少見,但之後會隨著年紀增加而增加。而乳糖不耐症為什麼在特定族群的盛行率差異這麼大呢?一般認為和基因以及飲食習慣有關。

 

造成乳糖不耐症的機制是什麼?

乳糖的攝取量會因為年齡階段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在嬰兒時期,碳水化合物的卡路里就佔了 35-55% ,而且大多來自於乳糖。人類在斷奶後,乳糖的攝取量會開始減少,直到降到和成人一樣的食用量。

 

乳糖酶把乳糖水解成葡萄糖與半乳糖

乳糖吸收過程中的速率決定步驟是「消化乳糖」。乳糖在小腸時會接觸到小腸微絨毛釋出的乳糖酶,並分解出葡萄糖與半乳糖,接著就能讓小腸吸收。而那些還來不及消化的乳糖會繼續送往結腸。

 

乳糖在結腸還是有被人體利用的機會

乳糖酶活性低的人,最終會因為乳糖攝取的多寡影響,最多可能會有 75% 的乳糖路過小腸而直達盲腸和結腸。

住在結腸裡的細菌能發酵乳糖,使其轉換成短鏈脂肪酸和氫氣(或甲烷),其中的短鏈脂肪酸包含有乙酸、丁酸和丙酸鹽,人類的腸道上皮細胞能直接吸收這些短鏈脂肪酸,可作為能量來源。換句話說,就算小腸沒辦法消化乳糖,但經過結腸微生物的發酵,也能間接給人體利用,但發酵太多也會有問題。當小腸沒有辦法消化大部分乳糖時,乳糖在結腸發酵的產物和乳糖本身就可能會引起乳糖不耐症的症狀啦。

 

訓練結腸細菌處理乳糖的能力

人體腸子裡的細菌基本上倚賴小腸消化剩下的食物過活,也就是說我們吃哪些食物多,靠那些食物生存的細菌就會繁殖得比較好,也就是說「 They are what you eat! 」。同樣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喜歡乳糖的腸道細菌上,新生兒的結腸和低小腸乳糖酶活性的成人能經由持續攝取含乳糖的食物來慢慢增加腸道內喜歡乳糖的細菌。

可不要小看這些細菌的作用,以這種方式最高可以每天搶救將近 50 公克小腸吸收不了的乳糖喔!作為參考, 100 毫升的全脂鮮乳約含有 4.4 公克的乳糖, 1 杯 240 毫升的鮮奶就含有 10.8 公克的乳糖。

但是呢!慢慢訓練出腸道細菌來幫助消化乳糖這招有個罩門,接受抗生素治療後可能要砍掉重練了。所以如果你是這種慢慢培養出能喝牛奶不會有症狀的人,當吃完抗生素後喝牛奶發現自己出現腸胃不適時,可不要感到奇怪喔!

 

乳糖吸收不良有哪些類型?

看到這段的標題你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不直接說乳糖不耐症的分類呢?原因是不管是哪一種乳糖酶缺乏,吃了乳糖後不一定會出現不適的症狀。因此以哪一種「乳糖吸收不良」會比較精準,只是一般大家還是習慣講是哪一種乳糖不耐症。

 

原發性乳糖吸收不良( Primary lactose malabsorption )

原發性乳糖吸收不良還可以再細分以下三種:

 

後天原發性乳糖酶缺乏

最常造成原發性乳糖吸收不良的是後天原發性乳糖酶缺乏,這文字看起來有點暈,簡單來講就是隨著年紀增加,腸內的乳糖酶量減少。用更文言的說法,就是「成年型低乳糖酶」或「乳糖酶不續存」。

世界上大多數人在學齡前會出現小腸乳糖酶減少的情形,而這在亞洲和非洲人身上更是常見。相對的,在堪薩斯人身上,特別是有北歐身世背景的人,即使在成年也還是維持乳糖酶的活性,這種成年後依然有正常乳糖酶活性的情形稱為乳糖酶續存性( lactase-persistence )

 

先天乳糖酶缺乏

是一種很少見的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失調,先天乳糖酶缺乏。它會讓嬰兒從出生就開始拉肚子,並有報告指出還會出現高鈣血症和腎鈣化的情形。目前有較多案例報告的是芬蘭人。

 

發育中的乳糖酶缺乏

發育中的乳糖吸收不良來自於低乳糖與早產。胎兒的乳糖酶活性會在晚期增加。因此,在 28-32 週提早出生嬰兒乳糖酶的活性就比較低。如果這些嬰兒在其他方面是健康的話,他們有可能處理這些沒辦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並能避免營養不良與腹瀉。

 

續發性乳糖吸收不良( Secondary lactose malabsorption )

小腸生病之後也可能會降低乳糖的消化能力。例如小腸受到感染或發炎會引起絨毛的扁平或傷害小腸上皮,因而造成乳糖吸收不良。小腸生病時,乳糖酶通常是第一個倒霉的雙糖酶,原因可能是它位在絨毛遠端上的關係。

 

乳糖不耐症的症狀有哪些?該如何診斷?

當乳糖酶缺乏時,攝取乳糖就可能會導致乳糖不耐的症狀,包含腹痛、腹脹、脹乳糖社氣與腹瀉。腹痛可能是腸胃痙攣引起的症狀,而且通常位在肚臍域或腹下象限。不同的年齡層也會有不同的症狀出現,例如:

不過要注意的是,就算有乳糖不耐症,吃乳糖也不一定會有症狀出現。例如飲食如果有較多的脂肪,就能延緩胃排空的時間,能減少乳糖引起症狀的嚴重程度。反過來說,如果吃了含乳糖的食物,一下子就跑到盲腸的話,就比較容易有症狀出現了。此外,乳糖不耐症的症狀有部分跟大腸激躁症有點像,因此在判斷上可能要注意。

 

診斷乳糖不耐症的方法

乳糖不耐症可簡單藉由一個人在攝取含乳糖的食物後幾小時內出現輕微症狀,並且在避免攝取含乳糖食物 5-7 天後可以解決來判斷。但在臨床實務上可由以下方式檢驗:

 

乳糖呼吸氫氣試驗( Lactose breath hydrogen test )

這是一種簡單且非侵入性的檢驗方法,而且比其他方法更為敏感且專一。但也有例外的時候,有些人是因為結腸細菌把氫氣轉換成甲烷的關係,如果遇到這種情形,這個方法就派不上用場了,不過可以再同時分析甲烷來強化這個檢驗方法。

 

乳糖不耐試驗( Lactose tolerance test )

這個試驗會讓受試者口服乳糖,接著在各個時間點收集採血,分析血中葡萄糖的變化,藉此來看有多少乳糖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進入體內。成人會口服含 50 公克乳糖的水,並在第 0 、 60 和 120 分鐘的時候抽血。如果檢驗的對象是兒童的話,劑量會以每公斤體重 2 公克去換算。

如果血糖增加低於 20 mg/dL ,並且出現不適症狀的話就可考慮診斷為乳糖不耐症。不過這個檢驗在糖尿病或腸道細菌過度生長的人身上不適用;胃排空速度異常的人也會影響結果,例如憂鬱症的人胃排空速度會比較慢。

雖然乳糖不耐試驗相對沒有乳糖呼吸氫氣試驗準,但遇到不會呼出氫氣的人時,這個方法是好的替代方案。

 

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兩種方法外,也可以用小腸組織切片或是基因檢查來檢驗,不過這兩種方法使用上還有些限制,就不太常用了。

 

乳糖不耐症的患者的飲食建議

對於乳糖不耐症的處理,主要目標是避免症狀發生,並且還能維持鈣質的攝取。如果是因為疾病引起的乳糖吸收不良,只要主要問題解決了,乳糖消化的能力通常就能夠恢復。不過如果是疾病引起的乳糖不耐症,症狀在治療開始之後,到腸道恢復正常,可能會持續好幾個月。以下是給有乳糖不耐症的飲食建議:

 

限制乳糖的攝取

乳糖不耐的症狀會因為乳糖的攝取量多寡,而有不同的嚴重程度,實際上只要限制乳糖的攝取量就好,不用真的所有含有乳糖的食物都不能碰。

就像前面提到的,人處理乳糖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結腸裡的細菌來達成,如果你有乳糖不耐症,平常又都不太碰含乳糖的食物,當你想要再接觸乳品或其他含乳糖的食物時,可以從少量開始,並慢慢的增加攝取量直到忍受的界限為止。一但開始訓練,記得要持續規律的吃,不要斷斷續續的,效果會不好。

目前我們所吃的食物裡,鮮奶和冰淇淋的乳糖濃度都還頗高,不過因為高脂肪含量還有其他的成分會延緩胃排空,因此在吃冰淇淋的時候可能不會出現症狀。另外有些人會把牛奶加麥片一起吃,麥片的膳食纖維也有延緩胃排空的能力,理論上也可以避免症狀的發生。至於起司雖然也是乳製品,不過它的乳糖含量相對較低,吃了也不一定會引起症狀。

 

和消化酵素一起吃

乳糖酶不夠?那就另外給呀!市面上有些幫助消化的酵素產品,裡面就有添加幫助乳糖消化的酵素。理論上吃含有乳糖的食物時,搭配可消化乳糖的酵素應該可以減少不適症的發生,但有研究用一些市售酵素產品來做試驗,發現這些酵素的效果可能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作用都有限,可能是單純減少氫氣呼出,或是只有改善疼痛問題。

另外,有些自己發酵的優格裡會有細菌分泌出來的乳糖分解酵素,吃這種優格也可能減少乳糖不耐症的發生,但一般市售優格可能就不一定有同樣的作用啦。

 

注意鈣質的補充

通常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大多會直接忽略牛奶或是其他含乳糖的食物,但是牛奶中的鈣質含量還不少,喝一杯就能提供 245 毫克左右的鈣質,相對於成人每日 1,000 毫克的鈣建議攝取量,每天如果喝個 2 杯就能提供快一半的鈣質。因此對於不碰乳製品的人,就得要注意從其他食物,或是依賴鈣片,來補足鈣的需求。至於日常生活中該怎麼從飲食或是補充品補鈣呢?之後會另以專文介紹喔。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應該對乳糖酶缺乏、乳糖吸收不良,以及乳糖不耐症的症狀與處理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啦。亞洲人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口非常多,請多關心一下身邊的親友,也分享這個完整的資訊給他們吧!

 

Reference

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