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症的症狀有哪些?醫師教你治療與預防1 min read


產後憂鬱症是許多人都聽過,甚至是親身經歷過的精神困擾,和一般常見的憂鬱症相比,有些相似,但卻也有許多不同之處。產後憂鬱症顧名思義,當然和懷孕生產有關。懷孕分娩,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情,但是生產時的痛苦、照護新生兒的筋疲力竭、體態的改變、與伴侶或家中長輩對孩子教養方式的衝突等等,可能讓這喜悅轉變成一連串的壓力。有部分的新手媽媽在生產過後,會出現情緒低落或心情不穩定的現象,社會新聞上也時常報導有些媽媽因產後憂鬱症而引發自傷、自殘或傷害孩子的不幸事件。

其實產後憂鬱症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每十個產後媽媽就有一個為此所苦。更值得關切的是,產後憂鬱症的症狀不容易自我覺察,也常被家屬與周遭親忽視,在沒有及時尋求專業協助時,往往會造成個人與家庭的陷入更大的困難。

MedPartner 團隊將透過這篇文章,完整介紹產後憂鬱症的成因、症狀、治療,以及預防的方式,讓更多人能夠正確認識這個疾病。

 

產後憂鬱症是什麼?

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或 Postnatal depression)是一種在家中有新生兒之後,新生兒父母所罹患的憂鬱症。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每十位產婦中就有一位,在產後一年內受產後憂鬱症所苦。在我們開始介紹前,先來破除幾個關於產後憂鬱症的常見迷思吧 [1]。

 

產後憂鬱症的常見迷思

產後憂鬱症不如其他憂鬱症嚴重?產後憂鬱症跟其他憂鬱症同樣嚴重。

產後憂鬱症單純是由荷爾蒙變化引起的?不一定。造成產後憂鬱症的確切原因不明,很可能是由許多不同因素共同造成。

產後憂鬱症很快就會消失?不一定。不同於產後情續低落,如果產後憂鬱症沒有及時治療,可持續會好幾個月。在少數情況下,甚至可能變成長期問題,例如產後精神病 (Postpartum psychosis)。到產後精神病的程度時,可能會需要住院觀察治療。

產後憂鬱症只會影響女性?其實男性也會。研究已經證實在孩子誕生後,有高達 1/10 的新生兒父親會感到憂鬱 [1]。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中則指出受訪的新手爸爸中有 4.4% 有憂鬱症狀 [2]。罹患產後憂鬱症的男性,容易將症狀外部化,變得煩躁、憤怒,甚至會出現想要靠藥物濫用或賭博來逃避憂鬱的情形。

 

產後憂鬱症是怎麼發生的?

生兒育女是個讓生命產生重大改變的事件,新生命的到來,不只是喜悅,其實同樣也是一種壓力,在生活壓力事件量表中(單一事件最高分為 100 分),懷孕的壓力分數就高達 40 分、新生兒降臨的分數也有 39 分 [5]。因此在懷孕的 10 個月,再加上生產後初為人父、人母角色轉換的過程中,會有很長的時間其實都在經歷重大的壓力事件,因此引發憂鬱症是很有可能的。

產後憂鬱症發生的原因不明,目前認為可能有關的原因包含生理、心理與社會等因子 [1-3]。舉凡生產時的疼痛、筋疲力竭、懷孕期間荷爾蒙的急遽變化、照顧新生兒日以繼夜的疲勞、產後無法擠出足夠的母乳、產後無法順利減回懷孕前的體重、長輩的教養意見、與伴侶在適應新角色時發生衝突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以下是產後憂鬱症病因研究中歸納出的危險因子:

 

產後憂鬱症相關的危險因子

  • 過去曾是重鬱憂鬱症患者或為其他精神疾患,或前一次生產後曾罹患有產前憂鬱症,或平時有嚴
  • 經前症候群或經前不悅症。
  • 懷孕期間中曾出現憂鬱或焦慮症狀者等精神疾病。
  • 分娩後經歷產後情緒障礙。
  • 與伴侶的關係不良。
  • 生活中同時遭遇其他重大事件,像是失去親人、婚姻家庭問題、失業等。
  • 家中或社會支持資源不足,例如家庭與朋友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陪伴。
  • 懷孕或生產時出現併發症,例如妊娠高血壓、早產等。

 

產後憂鬱症該如何預防

目前僅有部分研究探討產後憂鬱症的預防方式,但至今除了盡可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外,還沒有任何有力證據指出產後憂鬱症可被預防、或阻止病情惡化 [1]。

但是如果孕婦本身過去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病史,或者家族中有人曾經罹患精神疾病。可以在有懷孕生子意願時諮詢醫師或心理師,如果有必要的話他們會進行監測或治療。而如果產婦懷孕期間就曾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醫生可能會安排分娩後的幾週內回診,關心相關狀況。

 

產後憂鬱症的症狀有哪些?

產後憂鬱症影響產婦的方式有很多種,可能會在分娩後一年之內的任何時間出現。病程發展速度不一定,可能快速惡化,也可能逐步惡化 [1]。

有 3~8成的產後媽媽會在分娩後第一週 (通常是產後第 3~4 天) 感到有點低落、容易落淚與焦慮。這個現象叫做產後情緒低落 (Postpartum blues 或 Baby blues),是相當常見也被認為是正常的狀況,不需要特別治療就會自行緩解。一般而言,產後情緒低落的症狀幾天內就會消失,不會持續到分娩後第二週。

如果症狀一直持續到超過分娩後第二週,或者距離分娩時間較晚才出現上述症狀,那可能就是產後憂鬱症在作怪了,約有 1 成的產後媽媽會出現產後憂鬱症的症狀。

 

產後憂鬱症的主要症狀

  • 持續的感覺到悲傷與心情低落
  • 對外在世界失去興趣,不再對過去覺得會帶來樂趣的事務感興趣
  • 缺乏活力,總是感到疲倦
  • 晚上睡不好,白天覺得睏倦
  • 覺得自己無法好好照顧寶寶
  • 食慾不振或食慾增加(安慰性進食:透過進食來紓解壓力)
  • 感到焦慮、煩躁、難以專心或是麻木,不想被打擾,想避免與他人接觸
  • 感到內疚、絕望與自責
  • 覺得難以親近自己的寶寶,感到冷漠,有寶寶的陪伴也感受不到喜悅
  • 腦中想傷害自己的寶寶的念頭(但這通常不太會真的發生)
  • 想要自殺或自傷

這些症狀不僅影響了個案與新生兒的關係、也會對家屬與朋友的關係造成影響。這些症狀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個月。出現產後憂鬱症的症狀時,必須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與照護,千萬不要自己隱忍。

 

產後憂鬱症要如何治療?

產後憂鬱症的治療方式,主要可分為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醫師會視個案的情況,決定選擇哪一種治療方法,或者兩者都採用 [1-2]。

 

產後憂鬱症的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通常是產後憂鬱症女性個案的首選治療方式,心理治療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類別:

引導患者自我幫助:在治療師的幫助下閱讀紙本教材或完成線上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在說明個案可能遇到的問題,並一ㄧ提供如何解決建議。整個課程通常會持續 9~12 週。

認知行為治療:打破不切實際的思考模式,找到新的思維,讓個案能夠更積極面對。在認知行為治療的過程中,治療師會幫助個案看出對問題沒有幫助的想法,並與個案討論該怎麼處理眼前的難題。認知行為治療的模式可以是一對一,也可能是團體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的療程通常持續 3~4 個月。

人際心理治療:透過與治療師談話,來確認個案與家人、朋友或伴侶的關係出了哪些問題,並釐清這些問題與憂鬱情緒之間的關聯。人際心理治療的療程通常會持續 3~4 個月。
產後憂鬱症的藥物治療

但是實際上是合作什麼樣的治療方式,要看你所處社會的醫療系統,還有你手上的各種資源而定。最好先和你的醫師談談。

產後憂鬱症的藥物治療

產後憂鬱症的藥物治療則以抗憂鬱劑為主。抗憂鬱劑透過平衡大腦中影響情緒變化的化學物質,來達到緩和憂鬱症狀的作用。

服用抗憂鬱劑可以幫助緩解情緒低落、易怒、注意不集中與失眠等症狀,讓新手爸媽能正常面對生活,才能有辦法好好照顧新生兒。抗憂鬱劑通常需要服用一段時間(通常為一週)才能夠感覺到到改善。持續規律(通常需要持續六個月)的服藥也很重要,過早停藥可能會造成憂鬱症復發。

不過抗憂鬱劑通常會有一些副作用,包含感到噁心、視野模糊、口乾舌燥、便秘、頭暈、焦躁不安等。不過這些副作用在身體習慣藥物治療之後,就會逐漸消失。

另外提醒有進行母乳哺餵的產婦,應於看診時告知醫生,讓醫師開立哺乳期間可安全服用的藥物。

產後憂鬱症或產後情緒低落時,我們可以怎麼做?

產後本來就是令人疲累的一段時間,要適應許多改變,還要照顧新生兒,真的是一大挑戰。新手爸媽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法來幫助自己,緩解產後情續低落或產後憂鬱症。

 

新手爸媽的自我幫助策略

  • 自我觀察:在感覺到自己可能有憂鬱情緒時,儘早告知醫生,尋求醫療協助。千萬不要一個人掙扎,問題不會自己解決。
  • 自我接納:罹患產後憂鬱症,並不代表就是不適任的爸媽,更不代表你沒有能力好好照顧新生兒。理解產後憂鬱症是因為各種複雜因素造成的影響,不是因為自己有問題所以才會有這種感受。
    與家人、伴侶與朋友聊聊:幫助周圍的人了解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需要被支持,一起找到更好的相處方式與時間。
  • 不要想什麼都自己來:照顧新生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適時接受旁人提供的幫助,例如分擔家務、幫忙顧小孩等等,也對於適應家有新生兒的生活有所幫助。
  • 安排給自己的時間:試著從事會讓自己感覺放鬆、愉快的事情,例如散步、泡澡、閱讀、聽音樂等等。讓自己喘口氣,不要一直想著照顧孩子的疲累、身材走樣等問題。
  • 盡可能休息:雖然照顧新生兒時,很難真的好好休息。但新手爸媽可試著在有空的時候小睡片刻,也要盡可能在晚上好好睡覺。另外與伴侶分擔夜間照護的工作,也是個讓彼此獲得足夠休息的好辦法。
  • 規律運動:研究已經證實規律運動,對於改善輕度憂鬱症患者的情緒有所幫助。
  • 規律健康飲食:不要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進食,要盡量攝取健康飲食。
  • 不要喝酒或吸毒:千萬別想要靠酒精或毒品麻醉自己、逃避憂鬱,因為那只會讓你感覺更糟。

如果家人或朋友剛生了小寶寶,除了恭喜之外,你還希望可以付出更多關懷,可以試試看下方作法:

新手爸媽家人或朋友的陪伴指南

  • 分擔事務:人在感到疲倦時,會更容易情緒低落,透過分擔家事,讓伴侶減輕負擔,是個有幫助的作法。
  • 情緒照顧:接納個案憂鬱狀態並不是他能夠控制的,花時間傾聽個案的心理困擾,一起正視懷孕期間與孕後的情緒變化。
  • 從旁觀察:透過常見的自我覺察量表,如心情溫度計,從旁評估新手爸媽是否有產後憂鬱的症狀的可能,及早發現、及早求助。
  • 鼓勵求助:陪伴個案尋求各方面的專業諮詢,陪伴他參與治療,叮嚀服藥都是幫助他走出來的好方式。

看到這,相信你已經了解產後憂鬱症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常見。而且不是只有產婦會罹患這個疾病,新手爸爸也可能會有產後憂鬱症。由於產後憂鬱症的症狀起初可能輕微,後來才逐漸惡化,導致許多新手爸媽並不了解自己罹患了產後憂鬱症,延誤了尋求協助的時機。

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保持對憂鬱情緒的警覺,感到憂鬱時盡快尋求幫助,都是可能讓傷害減低的方式。多數情況下,有足夠的家庭與社會支持,並配合自我幫助策略,大部分的新手爸媽都可以順利走出產後憂鬱症的陰霾。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希望你分享給身邊的親友們,也歡迎你加入我們的訂閱計劃,讓我們一起用正確知識,來正確面對疾病與壓力,幫助更多人喔!

 

引用文獻列表

1. NHS Postnatal depression
2. Mayo clinic Postpartum depressionn
3. 國民健康署 認識產後憂鬱症
4. Cheng ER, Downs SM, Carroll A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mong Fathers at the Pediatric Well-Child Care Visit. JAMA Pediatr. 2018;172(9):882–883.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8.1505
5. 生活壓力事件量表

分享給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