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導致癌症風險倍增?呼籲江守山醫師勿錯誤推論而販賣恐懼,並修正錯誤言論2 min read

這幾天網路瘋傳一篇文章,標題就告訴大家「防曬就是防癌?腎臟科名醫:當心防曬讓癌症風險倍增」,而且還上了 YAHOO 新聞的頭條!仔細去看了一下,竟然還真是一位腎臟科醫師寫的文章。許多民眾看了是名醫的文章,大概馬上就相信了,長輩的群組也在瘋傳這篇文章,刊登這篇文章的幾個文章也樂得賺流量,反正有問題他們也不用負責。但這內容真的太亂講,就不貼連結增加它的點閱了。請大家別相信的太早,今天我們將和大家一起逐步破解這篇文章的問題所在,也希望大家趁此機會了解,不管是不是醫生,是不是名醫,在科學上都要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

我們其實是抱著很遺憾的心情寫這篇文章的,畢竟講這句話的是一個知名的同業,但醫療人員不能為了其他目的去講錯誤的事,這會損及所有其他醫療人員的公信。但基於對同業的尊重,我們就抱持著最大的善意,當作是江醫師查證不周吧!但這標題真的會誤導大量民眾「不防曬」甚至「過度曝曬」,產生的風險實在太多了,我們不得不把事情用科學說清楚。

先講結論:

  • 防曬導致癌症風險倍增是錯誤的推論
  • 不防曬會不只會導致皮膚癌,還有多種疾病與老化
  • 維生素D對預防癌症未有定論,若想補充可以食物或營養補充品補充
  • 多數醫師是希望大家注意防曬,但不是叫大家完全不要曬。要曬請於清晨或傍晚曬不超過30分鐘

以下我們為了證明沒有斷章取義,直接截圖原始的文章為證。

 

黑色素瘤在美國發生率暴增?陽光曝曬有助於黑色素瘤存活?


文章截圖

 

那篇文章一開始,就石破天驚地說了一句

內文:「如果防曬真的可以降低皮膚引起的癌症,那為什麼努力地鼓吹防曬之後,美國的黑色素瘤在最近三十年內增加了九倍」。

破解:一般人看到這段話,大概會覺得,哇靠防曬根本沒用啊,不然怎麼能三十年增加九倍?但實際找了文獻後,其實從 1982 年到 2011 年,黑色素瘤的發生率,其實只增加了 1 倍,而死亡率則維持幾乎沒有變化。(Ref. 1)另外稍微有點相關背景的人就會知道黑色素瘤的發生率跟年齡有很大的關係,年紀越大發生率就越高。而近三十年來美國人的各族群平均餘命都上升了 5-10 歲(Ref. 2,見下圖),活越老當然跟年紀相關的癌症發生率就會變高啊!

美國人平均餘命自1970年來持續呈上升趨勢 photo credit: United States Life Tables, 2012.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Vol 65 Number 8

這位醫師引用了一個錯誤的數據,加上一個不考慮變因的推論,就懷疑防曬無法降低皮膚引起的癌症,真的是不知哪來的神邏輯。另外,黑色素瘤的致病機轉主要有兩個獨立的致病機轉(Ref. 3):

  • 因為 UVB 直接導致細胞的 DNA 傷害 ( UVB 的波長較短,能量較強)
  • 因為 UVA 引起黑色素細胞不直接的氧化傷害( UVA 的波長較長,能量較弱)

不管是哪種機轉,都跟紫外線的暴露有關,如果這位醫師要覺得防曬無用的話,那皮膚科教科書應該都要改寫了。

 


文章截圖

 

內文:「很有趣的在 2005 年的研究證實,產生黑色素瘤的患者經診斷之後,間段的陽光曝曬,一樣可以增加它的存活率。」

破解:但這樣的解釋,其實是有問題的。如果江醫師有完整回去看這篇研究的原始文獻(Ref. 4) ,人家其實是在說,黑色素瘤的發生率已被證實跟日曬有關,但是有些研究發現,在容易被曬傷、長痣的族群雖然黑色素瘤發生率高,但死亡率卻也比較低,因此想研究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研究中發現在已經得了黑色素瘤人,再去間歇性日曬稍微降低了死亡率。只能說「已經得了黑色素瘤的人,再接受日曬沒這麼危險」,原因可能跟人種、基因等因素有關,並不代表一般人可從曝曬得到降低癌症死亡率的好處

事實上,在台灣得到黑色素瘤(Melanoma)的比率並不多,這種癌症特別好發於白人。台灣人比較常得到的皮膚癌,其實是非黑色素瘤皮膚癌。主要可分為基底細胞癌 ( Basal cell carcinoma ) 跟鱗狀上皮細胞癌 (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而這兩種台灣人常得的皮膚癌,都跟日光曝曬有關! 所以好好防曬對台灣人來說,降低自己皮膚癌發生機率是絕對有幫助的。原文這樣沒頭沒尾的一句話,很容易誤導民眾覺得多去曬太陽反而可降低皮膚癌死亡率,其實是很危險的說法。

 


文章截圖

 

內文:「台灣在 2005 年之前其實沒有國人維生素 D 的狀況,2005 年之後的一個調查,做到 2008 年發現,維生素充足的病人其實不到 2%,甚至於連南部的民眾維生素 D 也不夠,在高雄地區,維生素 D 不足、缺乏的人佔了總人數的 70%,所以可以知道其實在台灣我們號稱陽光很強烈,但維生素 D 不足的人其實非常多。」

破解:看到這我們覺得非常快樂,這是整篇文章裡面唯一接近正確的一段orz…確實台灣民眾的維生素 D 濃度偏低,但維生素 D 濃度跟飲食日曬口服營養補充品以及身體的代謝都有關。如果把它都歸因在「過度防曬」,是一個很危險的推論,這點我們在這篇文章已經有完整說明。

 

使用防曬劑就會阻絕所有維生素 D 合成?防曬會導致其他癌症增加?


文章截圖

 

內文:「那各位在防曬的時候,使用的防曬係數超過 15 以上的東西,可以阻絕所有維生素 D 的合成,而大家想說如果做了防曬就能預防癌症,錯了!防曬只減少了黑色素瘤和基底細胞癌,可是,曬紫外線反而降低了消化道、乳房、生殖器官、血液科、膀胱、膽囊、腎臟、肺臟、胰臟等等各種癌症,所以你若要直接用量化的方法來計算的話,太陽曝曬,每增加一個黑色素瘤會降低 6.6 個其他癌症的死亡率。 」

破解:其實防曬係數 SPF 15 的產品可以阻擋 93% 的紫外線,防曬係數 SPF 30 的產品可以阻擋 97% 的紫外線,但不管你用防曬係數多少的產品,幾乎不可能完全阻擋紫外線接觸到皮膚。各種防曬指標的知識,大家可以去看這篇文章,圖文並茂講很清楚了。因此不管怎麼擦防曬都不可能阻絕所有維生素 D 的合成。事實上在相關的人體隨機實驗中,並沒有證據顯示使用防曬劑會顯著大幅抑制皮膚維生素 D 的合成(Ref. 5,6)。但在特殊的實驗設定下,人體維生素 D 合成確實受到足量的防曬劑影響而顯著下降(Ref. 7-9)。

根據以上研究,足量防曬劑塗抹可能影響維生素 D 合成,但不至於阻絕所有維生素 D 合成如果病人的確因為維生素 D 不足而有健康上的風險,還是可以使用口服的維生素 D 來達到正常的濃度。

而他說紫外線曝曬會降低許多種癌症的發生率,這點其實又是個過度推論。其實在相關文獻中,討論的主要是血中的維生素 D 濃度低是不是癌症發生率就會高,或者血中維生素濃度高是不是癌症發生率就會降低。但這些研究目前為止出現了許多不一致的結果。而且整體而言,相關研究也不建議醫師為了「預防癌症」這個目的開維生素 D 給患者吃。(Ref. 9,10)彼此之間的因果關係,還有待更多進一步的研究驗證。

即便最後的研究結果明確證實維生素 D 濃度偏低確實會增加癌症發生率,或維生素 D 濃度高一點可以預防癌症,別忘了,維生素 D 是可以用吃的啊!明明可以從食物或營養補充品吃,為什麼一定要堅持維生素 D 要用曬出來的呢?

 

防曬破壞環保?二氧化鈦會製造皮膚損傷、製造皮膚癌?


文章截圖

 

最後這段,也是讓人傻眼⋯⋯

內文:「為什麼防曬的結果反而使黑色素瘤和癌症死亡率都在增加,因為其實防曬的產品有很多的問題。」

破解:有關他的結論說「防曬的結果反而使黑色素瘤和癌症死亡率都在增加」,看完上面我們的文獻回顧,正常人都可以知道這在亂講。

內文:「第一個問題是,化學防曬法很多成分會干擾賀爾蒙,一年之中我們要沖多少這些防曬的成分到我們的環境之中。」

破解:有關防曬跟環保的議題,之前我們就已經整理過了,詳情請見這篇文章。在近年來被認定有問題的防曬成分,也已經逐漸被禁用,或至少減少使用。目前合法的防曬劑在安全性上都經過完整的評估,並不會有顯著的吸收或身體危害(Ref. 11)。

內文:「第二個問題是,使用二氧化鈦做防曬,有一種二氧化鈦的晶型被發現在紫外光的作用之下,它會製造皮膚的損傷,在動物實驗中甚至可以製造皮膚癌。」

破解:在幾年前學界確實有提出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的奈米粒子的安全性爭議,主要原因是在一些體外實驗中指出奈米的二氧化鈦粒子可能進入皮膚以及可能產生活性氧化物質對皮膚造成傷害(Ref. 12,13)。但進一步的人體以及體外實驗已經指出,在完整的皮膚使用這兩種奈米粒子,並沒有發現滲入超過角質層,或只有在真皮層找到非常不顯著量的奈米粒子,因此安全性上被認為無虞,在歐盟等先進國家以及國內都可合法使用(Ref. 14-17)。有關物理性防曬粒子的相關議題,這篇文章有詳細說明。

內文:「因此防曬無效是有很多的可能性,可是在科學的立場,防曬唯一的理由大概就是希望能減少皮膚產生黑斑、皺紋等問題,越防曬其實癌症越多。 」

破解:這裡就又大錯特錯了……曝曬除了會導致黑斑、皺紋以外,許多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或者是常見的青春痘、乾癬、酒糟,還有多種皮膚癌都很明確會受到紫外線曝曬影響。另外越防曬其實癌症越多這句話,上面就已經說過了,就不再重複贅述。

 

因果推論應嚴謹,即使是醫師講話也要以證據為基礎,不宜過度推論造成民眾恐慌

醫學是一門科學,如同所有的科學一樣,因果關係的推論不能不嚴謹。如果因為過度推論或不完整的資訊造成民眾恐懼,其實是很不妥的。如果民眾的恐懼,導致的結果如果是相關產品銷量增加,那其實就是變相販賣恐懼來謀利。

我們希望江守山醫師能夠認真看完這篇文章。事實上,所有的醫師應該都會期待自己的錯誤被用專業、客觀的方式指正,因為真理越辯越明,而民眾也可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更正確的知識,被指正的醫師也能因此更加精進。醫學界一直都是這樣持續進步的。人不是神,就是會犯錯,如果哪天我們真的講錯了,我們一定也會很高興地修正,這樣對民眾才是真正有益處的。

我們也要呼籲相關媒體,為了一篇錯誤百出的文章,媒體不求證專家就跟著亂報導來賺點閱,這樣對促進民眾健康有幫助嗎?這樣的報導反而讓必須把正確知識講清楚的人要花一大堆時間,一句話一句話去考證,找出事實,提出邏輯,做出推理來駁斥這樣的說法,坦白說,心真的很累…只要媒體在報導這些所謂「顛覆醫學界觀念」的新聞時,找幾個專家問一問,不就沒這種事了嗎?但我相信在台灣這樣做很難,因為媒體老闆只想要點閱,誰管你正確不正確?

如果大家不希望自己或家人再被這種糟糕的醫療保健恐嚇文章欺騙,請幫忙分享轉貼這篇文章到各群組,特別是Line群組,一定要反攻一下!也請給我們留下一個讚,讓這篇文章能夠觸及更多人喔!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希望你能參與我們的訂閱計劃,和我們一起努力,讓正確的知識可以幫助更多人!

Reference

  1. Melanoma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rends and projections – United States, 1982-2030.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5; 64:591.
  2. United States Life Tables, 2012.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Vol 65 Number 8
  3. Noonan FP, Zaidi MR, Wolnicka-Glubisz A, et al. Melanoma induction by ultraviolet A but not ultraviolet B radiation requires melanin pigment. Nat Commun 2012; 3:884.
  4. Sun exposure and mortality from melanoma. J Natl Cancer Inst. 2005 Feb 2;97(3):195-9.
  5. Norval M, Wulf HC. Does chronic sunscreen use reduce vitamin D production to insufficient levels? Br J Dermatol 2009; 161:732.
  6. Springbett P, Buglass S, Young AR. Photoprotection and vitamin D status. J Photochem Photobiol B 2010; 101:160.
  7. Diehl JW, Chiu MW. Effects of ambient sunlight and photoprotection on vitamin D status. Dermatol Ther 2010; 23:48.
  8. Faurschou A, Beyer DM, Schmedes A, et al. The relation between sunscreen layer thickness and vitamin D production after ultraviolet B exposur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Br J Dermatol 2012; 167:391.
  9. Linos E, Keiser E, Kanzler M, et al. Sun protective behaviors and vitamin D levels in the US population: NHANES 2003-2006.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12; 23:133.
  10. Lim HW, Gilchrest BA, Cooper KD, et al. Sunlight, tanning booths, and vitamin D. J Am Acad Dermatol 2005; 52:868.
  11. Sunscreen use: controversies, challenges and regulatory aspects. J Dermatol. 2011 Aug;165(2):255-62. Epub 2011 Jul 11.
  12. Titanium dioxide in our everyday life; is it safe? Radiol Oncol. 2011 Dec;45(4):227-47. Epub 2011 Nov 16.
  13. Dermal toxicity of ZnO nanoparticles: a worrying feature of sunscreen? Nanomedicine (Lond). 2012 Apr;7(4):461-3.
  14. The human stratum corneum layer: an effective barrier against dermal uptake of different forms of topically applied micronised titanium dioxide. Skin Pharmacol Appl Skin Physiol. 2001;14 Suppl 1:92.
  15. The in vitro absorption of microfine zinc oxide and titanium dioxide through porcine skin. Toxicol In Vitro. 2006;20(3):301. Epub 2005 Sep 21.
  16. Imaging of zinc oxide nanoparticle penetration in human skin in vitro and in vivo. J Biomed Opt. 2008;13(6):064031.
  17. Lack of significant dermal penetra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from sunscreen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nano- and submicron-size TiO2 particles. Toxicol Sci. 2010 May;115(1):156-66. Epub 2010 Feb 15.
  18. Uptodate: Selection of sunscreen and sun-protective measures
  19. Uptodate: Cancer Prevention
  20. Uptodate: Selection of sunscreen and sun-protective measures
  21.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 UV 防曬衛教手冊

 

分享給更多人知道: